当前位置:时政

人大代表点赞“两会特稿·开年三问高质量”系列报道:有决心,很提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栾姗

  千虑万虑,有一条可以肯定:高质量发展是“华山一条路”,非走不可;高质量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越是决胜时刻,越要“提挡不失速”;越是转型关口,越要“量增质更优”。

  制造业是刷新服务业“颜值”的前提,也是筑牢农业“根基”的关键,它就像一根“铁扁担”,将三次产业融会打通,并承载资本、科技、就业等要素。

  ……

  “金句频出,看着感觉特别提气。”1月9日晚,省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总经理丁波回到驻地宾馆,拿出夹在公文袋里的《河南日报》,头版“两会特稿·开年三问高质量”的报道多处用红笔着重标注,文中具有思辨性的言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触碰起他的回忆。

  三年前,当丁波第一次来郑州经开区时,脚下还是一片荒芜。一年间,郑州基地实现了从开工到竣工再到投产交付的神奇跨越;两年间,郑州基地完成整车、动力总成、零部件、云计算数据中心四大模块的整体部署,最快60秒就有一台车身下线;三年间,郑州基地创造300亿元产值,跃升为河南市场产量、销量最大的乘用车企业……郑州基地“亮”出的成绩单,令丁波在上汽同行面前“倍儿有面子”。而这份成绩单显然不仅仅属于上汽集团,“河南奇迹”诞生的背后,见证了河南对优化营商环境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折射出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与行动。

  “为什么上汽集团抢滩郑州、看好河南?”特稿里提出的问题,引发了丁波的深思。他说,过去,上汽集团看中的是河南的区位优势和城镇化潜力;现在,上汽集团看中的是河南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持续加大上汽乘用车二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未来,上汽集团看中的是河南用开放开拓的思维补齐创新短板,让人才与产业“比翼齐飞”的努力。

  特稿里对于河南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何尝不是上汽集团郑州基地高质量发展的“三问”。丁波在朋友圈和上汽集团总部工作群里分享了相关的稿件链接,并大力点赞:“有决心,很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