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马一飞
3月28日,洛阳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运行,1号线应天门站公共艺术墙《盛世隋唐洛阳城》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这座文化墙的主要创作者是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原河南大学民生学院)艺术学院的教师汪海和刘一丁。
衣着华丽的仕女,牵着骆驼的西域客商,打猎归来的王公贵族……画面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是汪海、刘一丁一笔一画勾勒出来的。从构思、出设计图到上墙创作,两位老师全程参与,历时长达半年。
为了展现洛阳城开放包容、活泼灿烂的隋唐文化,汪海、刘一丁设计了多套方案,和艺术学院院长李建设教授多次沟通,最终采纳了李教授的建议——使用三彩工艺创作画作。
“一方面,洛阳是唐三彩的发源地,三彩工艺既体现了隋唐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洛阳”的地域文化特点;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视觉接受度较高的色彩对比关系呈现出古朴稳重且绚丽缤纷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良好的视觉感受。”李建设说,事实证明,这样创作出来的艺术墙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谈到参与设计文化墙的心得,两位老师都说到了两个关键词“应用型”和“传统文化”。汪海说,学校特别注重应用型培养,要求教师要掌握“一人一招”。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做设计实践的探索者,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自己的画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设计专业教师的责任。”刘一丁说。
据悉,应天门站位于中州中路与定鼎南路交汇处。处于隋唐洛阳城市中轴线,在洛阳应天门遗址的下方。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有着“隋唐第一门”、“天下第一门”之称。艺术墙画面由左到右共分为三大板块,左侧为西域各国客商进入洛阳,中段为宫廷侍女,右侧为贵族游猎归来。整幅作品的背景部分则还原了洛阳城中轴线上应天门、天堂、明堂、天津桥等重要建筑形象,作品重现洛阳城的热闹与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