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洛阳市50个留守儿童之家建成投用 截至目前总数达354个

嵩县田湖镇古城小学留守儿童之家里的读书会
“祝你生日快乐……”2日上午,在洛宁县城郊乡王协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20多名留守儿童和“爱心妈妈”围着蛋糕集体唱生日歌,场面温馨。
7岁的小仪(化名)接过蛋糕后,迫不及待咬了一大口。她从3岁起成为留守儿童,之后再没有吃过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今年9月,王协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成立后,每月都举办集体生日会。这一次,她终于吃到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
和小仪一样开心的,还有嵩县田湖镇古城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小俊(化名)。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小俊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甚至没有一起玩耍的朋友。这个学期,小俊受邀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老师和她聊天,辅导老师教她上网……通过读书分享会等集体活动,小俊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看着孩子们在‘家’里快乐地学习、玩耍,我们这些‘家长’也高兴。”该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张玉笑着说,这里每天都对学生开放,学校仅有的11名老师全是“爱心妈妈”,轮班照看孩子们。
今年,我市把新建50个留守儿童之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由市妇联作为责任单位落实。目前,50个“新家”已全部建成投用,服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4769人次。加上此前建成的,我市共有354个留守儿童之家,分布在各县(市)区的乡村学校。
电脑、彩色电视、多媒体视听设备、空调、桌椅、书籍、体育器材……记者走访的洛宁县城郊乡王协小学、回族镇王东小学、长水乡西街小学和嵩县田湖镇古城小学,都按照要求配备了这些设备,并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
此外,各个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完善“家”里条件。如王协小学、王东小学,除了留守儿童之家,学校还另外腾出了一间活动教室,方便开展手工、绘画等集体活动。在古城小学,学校为留守儿童单设了一间20平方米的心理咨询室,里面有沙盘、宣泄人等器材。
对于留守儿童之家,市妇联统一管理,实行责任制,要求“家长”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五必访”,畅通与留守儿童父母、代理监护人、学校沟通渠道。
“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管,这是我们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初衷。”市妇联主席马晓平说,明年,他们将继续争取资金,为孩子们筑起更多爱的港湾;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慰问、捐赠、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推进“巾帼巧手”工程,让更多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文/图)
相关链接
市妇联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今年,市妇联申请财政出资100万元,经过政府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公示、物资配送等阶段,建设50个留守儿童之家的重点民生实事工作任务已全部完成。具体如下:
偃师市3个,位于大口镇郭村小学、岳滩镇佛滩头小学、山化镇台沟小学;孟津县5个,位于小浪底镇官庄小学、麻屯镇聂屯小学、城关镇瀍阳小学、常袋镇半坡小学、送庄镇营庄小学;新安县5个,位于正村镇白墙村正村二中、石井镇潭上村小学、新安县产业集聚区高平小学、五头镇马头村小学、铁门镇玉梅小学;伊川县5个,位于鸦岭乡韩洼小学、白元镇土门小学、高山镇郑村名德小学、彭婆镇磨洼小学、鸣皋镇贾村小学;宜阳县6个,位于城关镇水磨头小学、莲庄镇旧关小学、高村乡王沟小学、董王庄乡洞子沟小学、赵保镇温庄村小学、盐镇乡河南日报小学;汝阳县6个,位于付店镇马庙小学、三屯镇下河小学、小店镇付庄小学、县实验幼儿园、城关镇南街小学、十八盘乡初级中学;洛宁县5个,位于赵村镇中心小学、兴华镇中心小学、长水乡西街小学、城郊乡王协小学、回族镇王东小学;栾川县4个,位于城关镇第二中心小学、庙子镇北凹村完全小学、合峪镇庙湾村完全小学、白土镇马超营中心小学;嵩县6个,位于田湖镇古城小学、饭坡镇焦沟小学、闫庄镇西程村小学、德亭镇老道沟小学、车村镇水磨村小学、嵩县开心幼儿园;城市区5个,位于西工区金谷园小学、老城区敬事街小学、洛龙区第二实验小学、吉利区第一小学、伊滨区李村镇油赵小学。 (赵海军 刘跃武)